联系电话
用友邱松13933922156 

6 张信息图帮你了解那家被阿里巴巴收购的 UC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2-09-21 分类:
UC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在短短一年内就“出尔反尔”了。在2013年的GMIC 大会上,他称:“ UC不会被谁收购,只有 UC 收购了谁”,而最近他做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决定—— UC 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,组建UC移动事业群。俞永福将担任...

UC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在短短一年内就“出尔反尔”了。在2013年的GMIC 大会上,他称:“ UC不会被谁收购,只有 UC 收购了谁”,而最近他做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决定—— UC 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,组建UC移动事业群。俞永福将担任是这个事业群的总裁,同时进入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。在微博上他将这次并购看作“合聚变”,并称这是一笔“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集成”。尽管收购金额并未被曝光,但外界猜测无论多少都会比百度收购 91 无线的 19 亿美元还要高。

这家中国最早的手机浏览器公司,在成立十年后终于还是迈向了所有创业公司的常见结局:被收购。我们试图通过以下图表帮助你快速了解 UC 为什么值这么多钱,这家公司能为阿里巴巴带来什么,以及创业公司的出路究竟有哪些。

1. 谁在用 UC?

很多人第一次用手机上网的体验都发生在 UC 浏览器上。2004年,UC 浏览器发布第一个公众版本UCWEB。这几个英文字母是 “You Can Web” (你能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)的缩写。几轮融资之后,UC 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月使用量都有了突破性的增长。目前,UC 的全球用户数为 5 亿多,其中海外用户 1 亿多,UC 还是 Android 平台上全球首个用户过亿的第三方浏览器。

在全球范围 2013.5-2014.5 手机浏览器份额

2. UC 值多少钱?

2006年,当 UC 失去联想投资几近走投无路的时候拿到了雷军的 400 万元天使投资。

8个月后,UC B 轮融资,这时候 UC 的估值已经达到 3600 万美元。

2009 年,阿里联合另外两家机构完成了 UC 的首次机构投资

2013年,阿里先后两轮投资收购了 UC 约 66% 股份,这时 UC 的估值是 10 亿美元。

2014年5月,阿里巴巴和UC联合发布神马搜索,正式进军移动搜索领域,从结果来看也是一举成功。

3. UC 赚多少钱?

关于 UC 的营收,是另一个让外界纷纷猜测的数字。2012 年,俞永福号称“ UC 已经取得盈利”,其中75%的营收来自广告服务,25%来自游戏虚拟物品等其他服务。

UC 九游开放平台 2014 年预计营收 12 亿元,2013 年这个数字是 8 亿元。

PP 助手游戏年营收达 5 亿元人民币。

UC 浏览器导航广告收入,数额未知。

4. 除了浏览器,UC 还有什么

就像几乎每一个拥有广阔用户群的中国互联网产品一样,分发游戏是 UC 最重要的收入来源。

手机游戏下载平台:UC 九游上线手机网游超过千款,活跃用户超过 6000 万,国内第一大 Android 游戏联运平台。

移动应用分发平台:PP 助手日均下载量超过 800 万次,iOS 端用户达到 5000 万,超过 91 助手。

在移动搜索领域:神马搜索渗透率超过20%,月活用户达到 1 亿。

5. 阿里巴巴希望 UC 带来什么?

阿里从去年的“无线 ALLIN ”战略开始,就一直在打造移动端的体系,一方面自有的核心产品为其巩固已有的流量,包括支付宝钱包、来往、手机淘宝等;另一方面则通过投资并购来直接引入移动领域的好平台,比如收购高德,投资新浪微博、陌陌、友盟等。而 UC,无疑是后者最新的一步棋。无论从人员架构还是平台流量来看,阿里都希望 UC 能完善其(并不太顺利的)移动战略。

而 UC 作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浏览器,中国及印度最大的手机浏览器,拥有安卓第一大游戏联运平台九游游戏,又并购了 iOS 最大的第三方分发平台 PP 助手,相信这些都是阿里看中 UC 的地方,先后经历过高德、阿里浪和来往的不成功,阿里这次希望能选择一个更为直接的移动入口。

6. 手机浏览器没你想得那么重要。

我们再看看一张图,来冷静下为这“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集成”案兴奋不已的头脑。

这是美国桌面端、移动端应用和移动端网页的使用时长对比,借此我们也可以推测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。我们可以看到,移动确实超越了 PC,但增长的主要是移动应用,而非浏览器。

那些认为“应用已死,迎来手机 Web 时代”的人可以洗洗睡了。尽管 UC 浏览器的导航作用毋庸置疑,但百度一直都做不起来“轻应用”市场的事实告诉你,浏览器无法取代应用。可能这也是 UC 放弃独立上市、“卖身”阿里巴巴的原因之一吧。

7. 一家创业公司的出路。

创业公司通常三种结局:上市,被收购,或者倒闭。其中能做到上市的可谓凤毛麟角,所以被大公司相中、卖个好价钱成了很多创业公司的常见出路。另一方面,对于大公司来说,BAT 之间为了竞争而不断并购投资的规模可谓疯狂,据不完全统计,阿里过去两年在投资并购上花的资金已经超过 80 亿美元,阿里的风格往往是先投资再收购;百度则钟爱全资收购,而腾讯更爱战略投资。对比国内外科技公司的收购行为,我们会发现国外的科技巨头买小公司与 BAT 之间有很大不同:BAT 买的是竞争中的胜局,而谷歌、Facebook 等公司买的是未来。

国内:

2013 年 4 月,阿里巴巴出资 5.86 亿美元获得新浪微博 18% 的股份;

2013 年 5 月,百度以 3.7 亿美元收购了 PPStream 在线视频部门;

2013 年 7 月,91 无线 19 亿美元卖给百度;

2013 年 9 月,腾讯向搜狗注入 4.48 亿美元,持股比例 36.5%;

2013 年 10 月,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;

2014 年 2 月,阿里巴巴宣布以 11 亿美元全资收购高德;

国外:

2012 年 4 月,Facebook 10 亿美元收购 Instagram;

2013 年 5 月,雅虎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轻博客服务Tumblr;

2013 年 6 月,Google 9.66 亿美元收购社交地图 Waze;

2013 年 9 月,Google 约 3000 万美元收购手机内容分享应用 Bump;

2014 年 2 月,Facebook 190 亿美元收购 Whatsapp,这是全球 IT 业第二大收购;

喜欢这篇文章?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,每天看点不一样的。